资料图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发掘出土遗物。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肇始地,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资料图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东北角平面图。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据介绍,邺城考古队自1983年起在邺城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工作,2022年度田野工作围绕探索东魏、北齐宫城区和核桃园北齐佛寺平面布局展开,主要开展了宫城区北部勘探与发掘、核桃园北齐佛寺勘探与发掘两项。
图为2022年10月25日,东魏、北齐邺城宫城东北角发掘现场。 中新社发 邺城考古队供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沈丽华称,2022年度工作重点最初集中于宫城东北角,后扩展至宫城西北角。经发掘确认,宫城东北角由两道宫墙组成,中间形成夹道。内侧宫城墙宽约1.8米—2.3米,墙体内侧包砖,外侧涂抹带红彩的白色墙皮。外侧宫城墙宽约2.45米—2.5米,由南北两段组成,南段与内侧墙体结构相似,北段未见包砖,内外均涂抹白色墙皮。宫城西北角破坏略为严重,但第二道宫墙也得以确认。
沈丽华表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墙采用复墙形式,是汉唐时期都城遗址中经考古发掘首次确认的重要实例,对于探索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也为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示与利用提供了重要考古基础。(完)
多光子非线性量子干涉首次实现 为新型量子态制备等应用奠定基础****** 科技日报合肥1月16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国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光学权威学术期刊《光学》上。 量子干涉是众多量子应用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基于路径不可区分性产生的非线性干涉过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双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已经实现了20多年,并且在许多新兴量子技术中得到应用,直到2017年,人们才在理论上将该现象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但实验上由于需要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路径重合性,一直未获得新进展。光量子集成芯片,以其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可重构性逐渐发展成为展示新型量子应用、开发新型量子器件的理想平台,也为多光子非线性干涉研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任希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硅基光量子集成芯片开发及相关应用研究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前工作基础上,研究组通过进一步将多光子量子光源模块、滤波模块和延时模块等结构片上级联,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相干相长、相消过程,其四光子干涉可见度为0.78。而双光子符合并未观测到随相位的明显变化,这同理论预期一致。整个实验在一个尺寸仅为3.8×0.8平方毫米的硅基集成光子芯片上完成。 这一成果成功地将两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为新型量子态制备、远程量子计量以及新的非局域多光子干涉效应观测等应用奠定了基础。审稿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作,并给出了高度评价:该芯片设计精良,包含多种集成光学元件,如纠缠光子源、干涉仪、频率滤波器/组合器;这项工作推动了集成光子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